現在我們知道,硝酸的生產一般采用氨氣氧化的方法,通過催化劑將氨氣氧化為氮氧化物,然后溶解于水就可以制造硝酸了。這種方法從熱力學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是要做出氮氧化物卻非常困難,因為在沒有催化劑的情況下,氨氣氧化一般產生氮氣,這在化工上是沒有任何價值的。所以要進行這個反應首先就要考慮催化劑的問題,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,這個反應的催化劑非常早就被發現了??墒侵钡?0世紀初這個反應才實現工業化,各中曲折且聽BOSS慢慢道來。
最早關于氨氣氧化的嘗試在1788年,有法國科學家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將氨氣氧化成氮氧化物。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可以說是曇花一現,并沒有在后來成為主流的催化劑,主要的原因在于催化劑本身活性過低,而且不能有效抑制副反應的產生。
氨氣氧化的實驗室裝置大概就是這樣,用氨水加加堿蒸出氨氣,干燥以后經過催化管氨氣,然后再吸收。當時的科學家就是用類似的裝置進行反應的。
現在我們使用的鉑基催化出現在1839年,由法國科學家庫爾曼提出,該方法在300℃的情況下通過催化劑床層合成氮氧化物。在實驗室里最初采用的是鉑棉,后來采用鉑絲。工業生成中由于鉑絲強度不足,后來往鉑里加入銠,在氨氧化過程中的鉑網一般含有10%的銠,實際上是鉑銠合金。后續又在此基礎上加入鈀,形成鉑-銠-鈀三元合金的催化劑。
雖然現代意義上的氨氣催化氧化氧化在1839年就出現了,可是這條路線真正工業化卻在70年后的1909年才出現。這里涉及到兩個重要原因,第一個原因就是原料,這個原料就是氨氣,在合成氨工業出現一以前,氨氣來源于煤化工。當時的煤化工不發達因此產量很低,所以是非常寶貴的,大多用來制造化肥。硝酸這邊可以從硝石或者空氣出發所以還是可以代替的。所以在合成氨技術成熟之前,從氨氣出發制備硝酸從原料來說經濟性不明顯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,氨氣催化氧化這條工藝氨氣,在歷史上幾乎與合成氨同時出現。
第二個原因與技術有關,那就是氨氧化的反應非常特殊,導致其反應器設計需要一點技巧。氨氣氧化的反應器直到今天都可以劃分為一個比較奇特的類型,這是一種薄床反應器,之所以用這種類型的反應器,還是與反應的特殊特性有關。
氨氣的氧化是一個非常強的放熱反應,反應熱達到了227kJ/mol,這是什么概念呢?公認的強放熱過程,酸堿中和熱大概在57kJ/mol。而氫氣的燃燒熱也只有285kJ/mol??梢运毖趸^程從放熱角度來看就是個然燒過程。
強放熱反應必然導致反應系統是一個高度非線性的混沌過程。我們想象一下既然反應放熱,那么反應過程中體系的溫度必然就會隨著反應的進行而升高。而對于大多數反應,溫度越高當然是反應越快的,于是這就陷入了一個不斷正反饋的循環,進一步推高反應溫度。嚴重的情況下,對初始溫度非常敏感,有可能初始溫度升高1度,反應體系最終的溫度能高出幾百度。這就像蝴蝶效應一樣,初始溫度是蝴蝶的翅膀,它稍微跑偏一點,體系的最終狀態可能就是一場巨大的風暴。
我們再來說說氨氧化不能用普通的固定床反應器,首先明確一點,固定床反應器內部溫度不是處處相等的。沒有冷卻的情況下,對于放熱反應來說,越接近出口反應越充分,溫度也就越高。如果加上冷卻水后,反應管內的溫度會隨著管子長度方向先增加后減少。在反應管中間溫度最高,這就叫做反應管的熱點。普通反應一般來說問題不大,對于放熱較強的反應,熱點的影響就非常嚴重了,它可能比平均溫度高出幾十度乙炔報警器,甚至上百度。
我常規的進行氣體催化反應的固定床反應器。從模型上來就是一根長管子,管子里填充催化劑,反應物從管子的一端連續的流到另一端。管子外面可以通入換熱介質加熱或冷卻反應器。
而對于我們今天的氨氧化反應,如果放在固定床里肯定式崩潰性的,甚至體系都無法冷卻。這樣的高溫就會導致兩個嚴重的問題:首先溫度越高一般反應的副產物就多氨氣,導致產品產率不足。另外就是對催化劑的影響,在局部高溫的情況下,催化劑就會流失。在氨氣氧化的過程中,局部的高溫會將鉑網熔化甚至蒸發。最后,從安全角度來說,這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安全隱患,特別對于強放熱反應,一不留神就炸了。所以盡管這個反應已經出現了很多年,但是在反應器設計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工業上實際采用了一種所謂的薄床反應器,這就是我們說的氨氧化爐。氨氧化爐的結構特點就在于反應釜與催化劑接觸時間非常短,避免溫度過度升高導致催化劑流失與副產物增多。
氨氧化一個矮胖型的反應器,氨與空氣從上往下快速通過鉑銠催化劑床層。反應器中,鉑銠催化劑非常薄。氣體通過催化劑的時間非常短,由于反應劇烈,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反應就能充分進行,反應氣體迅速升溫。催化劑層下由冷卻水蛇管組成的冷卻系統,反應氣體迅速被冷卻下來。
氨氧化最大的好處就是生成的氮氧化物濃度很高,經過氨氧化后得到的混合氣主要含有NO,還有少量NO2。在后續過程中首先利用空氣將NO全部氧化為NO2,隨后再用水吸收。NO2溶解過程中會生成硝酸與NO,多余的NO可以通過多次重復上述吸收過程盡可能減量。實在無法減量的就只能通過NaOH吸收轉化。通過吸收過程我們可以得到50%左右的硝酸溶液,比放電法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硝酸濃度高了,后續的精餾過程就省事了,稍微一蒸就能得到67%的硝酸。
最早的硝酸生產工藝叫做常壓法,也就是說氨氣與空氣是不帶壓的甲醇報警器,不帶壓的好處當然很多的。首先就是低壓自然安全,而且設備非常簡單,硝酸生產行業是帶有一定腐蝕性的,如果是常壓設備耐腐蝕的硅酸鹽材質就可以做設備,不一定要用不銹鋼,(仔細回憶一下,常壓法出現的時候不銹鋼也才問世3年左右,價格應該是非常昂貴的)。當然現在低壓法已經被淘汰了,好像有文件說新建的硝酸廠不準采用低壓法。主要還是環保問題,回憶一下我們提到的工藝流程,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氮氧化物的吸收過程。這個過程搞不好就會導致尾氣NO超標,一方面導致了原料浪費,一方面氮氧化物是嚴重的大氣污染物。因此就需要提高吸收效率,具體的做法就是提高壓力。壓力提高了,那么很自然的,氣體的溶解度就高了,吸收就可以更加完全。提高壓力有兩種做法,一種我們整個系統都在高壓下進行?;蛘呶覀冋壑幸幌拢磻€是在常壓下進行,到了吸收的時候我們再把氣體加壓就可以了。
氮氧化物是光化學煙霧與酸雨的重要誘因之一,最著名的當屬美國的洛杉磯煙霧事件。由于氮氧化物危害巨大,目前是世界各國都在極力治理的大氣污染物。
氨氧化法可以說是一個大器晚成的的方法,可是這種方法效率極高,后來人們核算,氨氧化法的能耗只有放電法的1/8。所以這種方法一經工業化就迅速地取代了放電法的份額,僅僅用了十幾年就徹底將其淘汰。其實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,工藝這種東西不是一成不變的,有時候我們覺得不合理的工藝在新技術,新路線出現以后又會被重新撿起來。所以說工藝這個東西,自己合理很重要,也要考慮歷史進程。
講到現在我們從合成氨開始的旅程可以告一段落了。在這個系列中我們的討論很多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關。后續我們索性一口氣把三酸兩堿說完,為了這個目的,我們下一講就從電化學開始說起吧。
騰元達編輯,轉載請注明出處
- 2023-09-17
什么環境需要安裝氧氣檢測儀?有什么作用? - 2023-09-10
垃圾填埋場有毒有害氣體如何防范? - 2023-09-10
常見有毒有害氣體以及如何防范? - 2023-09-10
固定式可燃氣體探測器一般用什么氣體標定 - 2023-08-19
密閉空間如何選擇氣體檢測儀? - 2021-09-08
二氧化氮探測器 二氧化氮NO2傳感器 - 2021-09-08
pm2.5檢測儀 歡迎##簡陽PM2.5揚塵監測系統環境檢測儀##集團 - 2021-09-08
在線式二氧化碳檢測儀 - 2021-09-08
噪音檢測儀 噪聲檢測儀哪個品牌好? - 2021-09-08
pm2.5檢測儀 云南玉溪 揚塵監測PM10監測PM2.5監測TSP檢測儀揚塵監測儀